后尿道损伤多见于骨盆骨折、骑跨伤、医源性损伤、尿道器械操作和外伤性暴力等因素。后尿道损伤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会阴部疼痛、尿潴留和尿道口滴血等症状。

骨盆骨折是后尿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强大外力导致。骨盆骨折时,骨折断端可能直接刺伤或挤压后尿道,导致尿道完全断裂或部分撕裂。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会阴部肿胀疼痛、血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尿道会师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或尿道成形术等手术方式,术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骑跨伤多发生于骑自行车、摩托车时意外跌倒,会阴部撞击硬物导致后尿道损伤。外力作用于会阴部可使尿道球部挤压在耻骨联合下方,造成尿道挫伤或断裂。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口滴血、会阴部淤血肿胀、排尿疼痛等症状。轻度损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保守治疗,严重损伤需行尿道吻合术,术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排尿症状。
医源性损伤常见于尿道扩张术、膀胱镜检查、前列腺手术等泌尿外科操作过程中器械使用不当导致。操作时金属探子或电切镜可能穿破尿道黏膜及肌层,造成后尿道穿孔或撕裂。患者可能出现操作后突发排尿困难、血尿、下腹部疼痛等症状。轻微损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治疗,严重损伤需行尿道修补术,术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环丙沙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尿道器械操作如导尿术、尿道造影等检查治疗过程中,可能因操作粗暴或患者尿道狭窄导致后尿道损伤。硬质导尿管强行插入可能划伤尿道黏膜,造影剂高压注射可能导致尿道穿孔。患者可能出现操作后尿道出血、排尿疼痛、尿外渗等症状。治疗需立即停止操作,轻度损伤可留置导尿管,严重损伤需手术修复,术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预防尿路感染。
外伤性暴力如踢伤、打击伤等直接作用于会阴部,可能导致后尿道挫伤或断裂。暴力可使尿道挤压在耻骨联合后方,造成尿道组织撕裂或缺损。患者可能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肿胀淤血、无法排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导尿、膀胱造瘘或尿道成形术,术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后尿道损伤患者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骑跨动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促进排尿,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尿道造影或尿道镜检查,观察尿道愈合情况。出现排尿困难、尿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继发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康复期间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