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短尿少可能与饮水量不足、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肾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尿短尿少通常表现为排尿量减少、排尿频率降低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日常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可能出现尿液浓缩、颜色加深。这种情况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改善,建议每日摄入1500-2000毫升水,避免饮用含糖或含咖啡因饮料。观察24小时若未缓解需排查其他病因。
膀胱炎或尿道炎等感染可能刺激尿路引发尿频尿急,但实际排尿量减少。通常伴随排尿疼痛、下腹坠胀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治疗,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增大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及残余尿增多。可通过前列腺超声确诊,常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尿液生成减少,可能伴随水肿、乏力。需通过肾功能检查、尿蛋白检测评估,常见于慢性肾炎等疾病,可使用百令胶囊、尿毒清颗粒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透析治疗。
部分利尿剂过量使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尿量异常,抗胆碱药如硫酸阿托品片也会抑制排尿。需复查用药方案,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品种,服药期间应监测24小时尿量变化。
出现尿短尿少症状时,建议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可适量食用冬瓜、薏仁等利水食物。若伴随发热、腰痛或无尿超过12小时,须立即急诊处理。长期症状未改善者需完善泌尿系超声、尿动力学等专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