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漏了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药物治疗、电刺激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尿漏通常由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症、尿道括约肌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
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群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动作,每次持续数秒后放松。盆底肌松弛可能与妊娠分娩、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或大笑时漏尿。坚持训练可改善轻度压力性尿失禁。
制定规律排尿时间表,逐步延长排尿间隔至2-4小时,抑制急迫性尿意。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与逼尿肌不稳定、中枢神经调控异常有关,常伴随尿频尿急症状。训练需配合饮水控制,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
米拉贝隆缓释片可松弛膀胱逼尿肌,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能增强尿道括约肌张力,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托特罗定缓释片可减少膀胱不自主收缩。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注意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
通过阴道或肛门电极发射低频电流,被动激活盆底肌纤维收缩。尿道括约肌损伤可能与手术创伤、盆腔放疗有关,表现为持续性漏尿。治疗需每周进行数次,配合生物反馈技术可提升效果。
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适用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植入聚丙烯吊带提供支撑;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用于神经源性尿失禁,通过液压装置控制排尿。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排尿反射异常,需术前全面评估。
建议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减少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摄入,体重超标者需减重以降低腹压。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及时更换护垫预防皮肤刺激。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判断类型,突发严重漏尿或伴随血尿发热需立即就诊。长期尿失禁患者可寻求专业康复指导,结合行为疗法与器械训练综合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