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少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可能由水分摄入不足、排尿功能障碍、肾脏疾病等因素引起。
长时间未饮水或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水会导致尿量减少。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适量增加饮水量后尿量可恢复正常。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运动后需额外补充水分。
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可能导致排尿困难,表现为尿频但尿量减少。可能与年龄增长、神经系统损伤等因素有关,常伴随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疾病会导致尿量减少。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常出现水肿、血压升高、泡沫尿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透析治疗。
心力衰竭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会引起尿量减少。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病等因素有关,常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长期服用利尿剂突然停药,或使用某些抗胆碱能药物可能导致尿量减少。这种情况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日常应注意观察尿量变化,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限制高盐食物摄入。若持续尿少合并水肿、乏力等症状,或出现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的无尿情况,须立即就医排查肾功能异常、尿路梗阻等严重疾病。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定期监测尿量,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