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紫癜、网状青斑、溃疡、结节和荨麻疹样皮疹。皮肤血管炎通常由感染、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皮肤紫癜表现为皮下出血形成的红色或紫色斑点,按压不褪色,常见于下肢。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小血管炎症有关,通常伴随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急性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芦丁片、维生素C片等药物改善血管通透性。
网状青斑是皮肤表面出现的网状蓝紫色斑纹,多因小动脉痉挛或血管闭塞导致局部缺血。寒冷刺激或结缔组织病可能诱发,常伴随肢体麻木感。需注意保暖,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
皮肤溃疡表现为表皮缺损伴基底坏死组织,多发生于踝部或小腿,与血管炎导致皮肤缺血坏死相关。可能继发感染并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定期清创消毒,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控制感染。

皮下结节为触痛性硬结,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多见于下肢伸侧。结节性血管炎患者常见此症状,可能与脂肪层小血管炎症相关。急性期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口服秋水仙碱片抑制炎症反应。
荨麻疹样皮疹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色风团,伴瘙痒,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但反复发作。过敏性血管炎患者多见,与IgE介导的超敏反应相关。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皮肤血管炎患者日常需避免搔抓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注意观察皮损变化,若出现新发溃疡、持续发热或关节肿胀加重,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减轻下肢血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