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肌炎的症状主要有肌肉疼痛、肌肉无力、肌肉肿胀、肌肉僵硬和活动受限。良性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过度运动、代谢异常、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肌肉疼痛是良性肌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局部或全身肌肉酸痛,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疼痛可能在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能引发肌肉炎症反应,导致疼痛。过度运动也可能造成肌肉微损伤,引发炎症性疼痛。轻度疼痛可通过热敷或冷敷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
肌肉无力表现为肢体活动困难,如上下楼梯费力、提重物困难等。病毒感染可能干扰肌肉能量代谢,导致肌力下降。代谢异常如低钾血症也可能引发肌无力症状。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肌肉肿胀表现为患处肌肉体积增大,触摸时有紧绷感。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肌肉组织水肿,过度运动可能引发肌肉充血肿胀。肿胀部位可能伴随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等表现。建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肿胀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七叶皂苷钠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肌肉僵硬表现为肌肉紧张、活动不灵活,晨起时症状可能加重。遗传因素如某些肌病易感基因可能导致肌肉代谢异常,引发僵硬感。物理治疗如局部按摩、低频电刺激有助于缓解症状。僵硬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氯唑沙宗片等肌肉松弛药物。
活动受限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日常动作如转头、弯腰等受限。肌肉炎症可能导致保护性肌痉挛,限制关节活动。建议进行温和的伸展运动,避免突然用力。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红外线照射可帮助改善症状。若影响生活质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良性肌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摄入,帮助肌肉修复。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肌病可能。日常注意保暖,避免肌肉受凉诱发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