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病通常需要挂风湿免疫科,也可能涉及骨科、康复医学科或疼痛科。类风湿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关节肿胀、晨僵、疼痛等症状。

风湿免疫科是类风湿病的首选科室,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通常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痛、晨僵超过1小时。医生可能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等抗风湿药,需长期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若出现关节严重变形或功能障碍时需转诊骨科。类风湿病晚期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破坏、骨侵蚀,出现关节畸形或活动受限,此时骨科医生可能评估是否需要关节镜清理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治疗。术前需评估炎症控制情况,术后仍需配合抗风湿药物维持治疗。
康复医学科可帮助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针对类风湿病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康复治疗师会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热疗、水疗、关节保护训练等方法缓解疼痛,指导使用辅助器具减轻关节负荷,教授日常生活活动技巧以避免关节进一步损伤。

顽固性关节疼痛可考虑疼痛科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疼痛,疼痛科可能采用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微创技术缓解症状,同时会评估疼痛是否合并纤维肌痛等共病,必要时联合心理干预改善疼痛感知。
中医科可作为辅助治疗选择。中医认为类风湿病属于痹证范畴,可能通过辨证使用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等中成药,配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法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避免擅自停用抗风湿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类风湿病患者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刺激,适度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维持关节活动度。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建议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由风湿免疫科医生主导多学科协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