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肾脏损害以及其他系统症状。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皮肤紫癜是过敏性紫癜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红色或紫红色出血性皮疹,按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严重时可蔓延至臀部及上肢。皮疹初期可能伴有轻微瘙痒或灼热感,通常1-2周内逐渐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皮肤紫癜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肿痛,多见于膝关节和踝关节,表现为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通常不遗留关节畸形。关节症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滑膜有关,一般可在数日内自行缓解,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便血或黑便。腹痛是由于消化道黏膜下小血管炎导致水肿和出血所致,严重时可并发肠套叠或肠穿孔。出现腹痛需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肠黏膜。

部分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严重者可发展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脏损害通常在发病后1-2个月内出现,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对于肾脏损害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或环磷酰胺片控制病情。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抽搐,或呼吸系统症状如咯血、胸痛。这些症状与血管炎累及相应器官有关,需根据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甲泼尼龙注射液或免疫球蛋白控制炎症反应。

过敏性紫癜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鸡蛋等。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但应避免过度劳累。日常需注意观察皮肤、关节、腹部及尿液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如出现新发皮疹、持续腹痛或血尿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