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措施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补充钙和维生素D、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骨密度检查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可能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日常饮食中应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如牛奶、奶酪、豆腐、芝麻等富含钙的食物。同时需摄入优质蛋白和多种矿物质,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影响钙吸收。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含有维生素K,有助于骨骼健康。
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能刺激骨形成,建议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跳舞或哑铃训练。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对心肺功能有益,但对骨密度提升作用有限。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平衡能力。
成人每日需摄入800-1200毫克钙,50岁以上人群及绝经后女性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为400-800IU,可通过晒太阳或服用骨化三醇胶丸补充。
戒烟限酒可减少破骨细胞活性,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影响钙吸收。保持适度日晒,夏季避开正午时段,冬季每天暴露面部和手臂15-30分钟即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应列为重点筛查对象。存在骨折史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更密切监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预防骨质疏松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围绝经期女性更需关注骨骼健康。日常注意防跌倒措施,如保持地面干燥、安装扶手等。出现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评估。合理搭配膳食的同时,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导致营养不良,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补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