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干预可控制发展,但已破坏的牙槽骨难以完全恢复。主要与菌斑堆积、免疫反应异常、遗传因素相关,治疗需结合洁治、药物和手术。
1. 牙周病的核心病因
菌斑生物膜是始动因素,长期堆积导致牙龈炎症。吸烟、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会加速病情进展。遗传基因如IL-1多态性可能增加3-5倍患病风险。牙齿排列不齐、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会加重菌斑滞留。
2. 临床治疗三阶段
基础治疗包括超声波洁治、龈下刮治,配合盐酸米诺环素凝胶局部用药。中重度患者需翻瓣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牙周手术,必要时进行植骨。辅助治疗可选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多西环素系统给药调节宿主反应。
3. 日常维护关键点
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缝刷清洁,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和冲牙器。每3-6个月专业洁牙1次,糖尿病患者需更频繁监测。戒烟可降低50%疾病进展风险,控制血糖在空腹6.1mmol/L以下。
牙周病管理需要终身维护,通过规范治疗可使80%患者病情稳定。定期牙周检查比治疗更重要,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应尽早就诊。坚持使用牙线、定期更换牙刷能有效预防复发,严重骨吸收患者需考虑种植修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