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神经根痛、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脊柱畸形。

神经根痛是脊髓结核早期常见症状,表现为沿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咳嗽或打喷嚏时可能加重。疼痛多位于胸背部,与结核病灶侵犯神经根有关。患者可能伴随局部肌肉痉挛或压痛,夜间疼痛更为明显。疼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剧烈难忍不等,早期易被误诊为肋间神经痛或肌肉劳损。
运动障碍通常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下肢无力、步态不稳或瘫痪。结核病灶压迫脊髓前角细胞或锥体束时,可引起痉挛性瘫痪;若累及脊髓前动脉导致缺血,则出现弛缓性瘫痪。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征阳性,严重者丧失行走能力。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截瘫。
感觉异常包括麻木、蚁走感或感觉减退,多从足部向上发展呈袜套样分布。脊髓后索受累时出现深感觉障碍,表现为行走踩棉感或闭目难立征阳性。部分患者存在感觉平面,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晚期可能出现感觉分离现象,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保留。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排便功能也可能受影响。男性患者可能出现阳痿,皮肤营养障碍表现为下肢皮肤干燥、脱屑或溃疡。这些症状与结核病灶压迫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有关,严重者需导尿处理排尿问题。
脊柱畸形多见于晚期患者,因椎体破坏导致后凸畸形,胸椎段最易受累。畸形初期表现为局部棘突隆起,后期形成特征性角状后凸。儿童患者畸形进展更快,可能压迫心肺功能。部分患者伴有寒性脓肿,脓肿沿筋膜间隙流注可在远离病灶处形成肿块。

脊髓结核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脊柱负重加重损伤。饮食应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改善营养状态。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训练,配合热敷缓解肌肉痉挛。出现排尿障碍时需定时导尿并保持会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定期复查脊柱X线或核磁共振,监测病灶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