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通常根据脱垂程度分为四度,主要依据痔核位置、出血情况及是否可自行回纳进行区分。内痔的分度标准主要有Ⅰ度、Ⅱ度、Ⅲ度、Ⅳ度,不同分度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Ⅰ度内痔表现为痔核位于齿状线以上,排便时可能出现无痛性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且附着于粪便表面,但痔核不会脱出肛门外。此时痔核仅表现为直肠黏膜下血管丛充血扩张,肛门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隆起。日常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规律排便等方式缓解症状,若出血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或化痔栓等药物。
Ⅱ度内痔在排便时痔核会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常伴有间歇性便血和肛门坠胀感。痔核脱出时可能刺激肛周皮肤引起潮湿瘙痒,直肠指诊可触及柔软包块。此时需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便后可用温水坐浴,药物可选择普济痔疮栓、九华痔疮栓或地奥司明片,必要时需行硬化剂注射治疗。

Ⅲ度内痔的痔核脱出后无法自行回纳,需用手辅助推回肛门内,常伴有明显出血、黏液分泌及肛门不适。长期脱垂可能导致痔核黏膜糜烂或血栓形成,肛门镜检查可见黏膜表面溃疡或血栓。除保守治疗外,可能需要采用胶圈套扎术、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等介入治疗,药物可选用迈之灵片、草木犀流浸液片配合外用熊胆痔灵膏。
Ⅳ度内痔表现为痔核持续脱出且无法回纳,可能发生嵌顿、坏死或剧烈疼痛,严重时伴随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痔核表面常有溃烂、血栓或感染,肛门外观可见紫黑色肿物。此类患者通常需接受痔上黏膜环切术、传统外剥内扎术等手术治疗,术前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配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预防感染。

内痔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增加全谷物、西蓝花、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用力排便或如厕时间过长。建议每坐立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便后清洁使用温水而非粗糙厕纸。若出现持续出血、痔核脱出无法回纳或剧烈疼痛,应及时至肛肠外科就诊,避免延误手术治疗时机。术后需遵循医嘱进行肛门功能锻炼,定期复查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