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通常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粪便潜血试验等方式确诊。结肠癌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慢性肠道炎症等因素有关,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情况,发现可疑病灶时可同时进行组织活检。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包括低渣饮食和服用清肠药物。检查过程中可能引起轻微腹胀不适,但通常可以耐受。对于无法耐受普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可考虑无痛结肠镜检查。
病理活检是确诊结肠癌的金标准,通过结肠镜获取可疑组织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活检结果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关键信息。根据病理结果可判断肿瘤性质为良性或恶性,恶性者需进一步确定分期。活检过程相对安全,偶有出血风险但通常可自行停止。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CT、MRI或PET-CT等,主要用于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远处器官转移。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肠壁增厚和周围组织受累情况。MRI对直肠癌的评估更具优势。PET-CT可发现全身转移灶,有助于临床分期。这些检查均为无创性,但可能需要注射造影剂。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血常规可发现贫血等异常。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对结肠癌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但特异性不高,更多用于治疗后监测。肝功能检查可评估肝脏转移情况。这些检查需空腹采血,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初筛方法,可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该检查无创、方便,适合大规模筛查,但易受饮食等因素影响出现假阳性。定量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结肠癌筛查的辅助手段。

结肠癌检查后需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恢复。检查后出现持续腹痛、便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进行体检筛查。有结肠癌家族史或肠道息肉病史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结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