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腹痛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口服药物、静脉输液、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结肠炎腹痛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饮食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结肠炎发作期间需选择低渣、低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及乳制品,减少肠道蠕动负担。每日少量多餐,每次进食量不超过200毫升,两餐间隔2-3小时。可适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
用40℃左右热水袋敷于下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放松肠道平滑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性疼痛。注意防止烫伤,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温度。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脐周效果更佳。
轻中度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美沙拉秦肠溶片等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双歧杆菌调节菌群平衡,美沙拉秦抑制肠道炎症反应。细菌性结肠炎需联用诺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严重腹泻伴脱水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便明显者可静脉滴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输液治疗期间需监测尿量及心率变化。
出现肠穿孔、大出血或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时,需紧急行肠段切除术或结肠造瘘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且药物控制不佳者,可考虑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需长期随访,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结肠炎患者日常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诱发症状的食物种类。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增加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但避免剧烈跑跳。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肠镜,监测黏膜愈合情况。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或夜间痛醒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