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活动期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乙型肝炎活动期可能与病毒复制活跃、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肝脏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等体征。

乏力是乙型肝炎活动期常见症状,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精神萎靡,轻微活动即可引发疲劳感。这种乏力与病毒血症、肝脏代谢功能下降有关。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改善能量代谢。若乏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肝功能。
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多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甚至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感。这与胆汁分泌异常、胃肠道充血水肿相关。饮食上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煮蔬菜等,少量多餐。严重食欲减退导致营养不良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肝脏炎症反应可刺激胃肠神经反射,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尤其在进食后加重。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呕吐后及时漱口。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缓解症状,同时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色,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是胆红素代谢障碍的典型表现。活动期肝炎患者因肝细胞坏死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正常值。需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严重黄疸者可短期使用茵栀黄颗粒辅助退黄,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肝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多因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所致,按压右侧肋缘下有压痛。疼痛剧烈时需排除胆囊炎、肝脓肿等并发症。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避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具有肝毒性的止痛药。建议定期复查肝脏超声观察肝脏形态变化。

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应严格禁酒,避免食用腌制、霉变食物,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大便性状变化,若出现嗜睡、行为异常等肝性脑病前兆,须立即就医。抗病毒治疗期间应按时复查HBV-DNA载量、肝功能等指标,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