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五项指标。肝功能检查能反映肝脏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状态,有助于发现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入血。谷丙转氨酶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轻度升高可能与熬夜、饮酒有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建议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
谷草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其升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显著升高常见于急性肝炎、心肌梗死等。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有助于鉴别酒精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检查肝炎标志物、肝脏超声等,必要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治疗。
总胆红素反映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可见于溶血性贫血、胆道梗阻、肝炎等疾病。轻度升高可能与剧烈运动、饥饿有关。若伴随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需排查胆结石、肿瘤等病因,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等利胆药物。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常见于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等。长期白蛋白低下可能导致腹水、水肿。建议适量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等多种蛋白质,其水平变化与免疫功能相关。升高多见于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降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异常时需结合免疫球蛋白亚型、自身抗体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擅自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定期监测肝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疾病。检查前应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限制高脂饮食,慎用伤肝药物。若指标持续异常或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肝炎病毒筛查、肝脏影像学等检查。肝硬化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