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患者需通过饮食调整改善病情,主要有控制总热量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增加优质蛋白摄入、补充膳食纤维、避免高糖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适量补充维生素、限制酒精摄入、选择健康烹饪方式、保持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增加抗氧化食物摄入、适量饮水、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加工食品、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适量补充益生菌、定期监测体重变化等方式。

每日热量摄入应低于消耗量,肥胖患者需逐步减重,建议每月减重不超过体重的5%。避免快速减肥导致脂肪分解过快加重肝脏负担。可选用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替代精制主食。
减少动物脂肪摄入,每日烹调油控制在25克以内。禁用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可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替代部分食用油。
每日摄入1.2-1.5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优先选择鱼类、鸡胸肉、豆制品等。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修复,但需避免过量摄入红肉及加工肉制品。
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全谷物、西蓝花、苹果等食物获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改善胰岛素抵抗,非水溶性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严格限制添加糖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避免含糖饮料、糕点、蜂蜜等高糖食物,水果每日控制在200-350克,优先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柚子。
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避免煎炸、烧烤。高温烹饪产生的丙烯酰胺等物质可能加重氧化应激,低温烹饪能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素。
多食用深色蔬菜、浆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的食物。抗氧化剂可减轻肝脏氧化损伤,绿茶中的茶多酚也有助于改善肝脏炎症。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应避免饮酒。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加重脂肪变性。

每日3餐定时定量,避免长时间空腹或过度进食。两餐间隔4-5小时为宜,晚餐不宜过晚,睡前3小时避免进食以减轻夜间肝脏代谢负担。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充足水分有助于代谢废物排出,但肾功能异常者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水量。
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高盐饮食可能加重水钠潴留,合并高血压患者更需严格限盐,可用香辛料替代部分食盐调味。
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类,适量进食坚果。Omega-3脂肪酸可调节脂代谢,但需控制总热量,每日坚果摄入不超过15克。
减少香肠、罐头、速食食品摄入。加工食品中常含反式脂肪酸、防腐剂等添加剂,可能干扰正常代谢并促进肝脏脂肪沉积。
适量食用无糖酸奶、发酵食品改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失衡与脂肪肝进展相关,益生菌可通过肠肝轴调节代谢,但需选择无添加糖产品。
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并记录,目标为3-6个月内减重5%-10%。体重波动过大可能反映代谢异常,需及时就医调整干预方案。

脂肪肝患者除饮食调整外,需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控制。饮食干预需长期坚持,避免短期内过度严格导致营养失衡。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用保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