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并非肝硬化的必然前兆,但长期未控制的脂肪肝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脂肪肝主要与代谢异常、酒精摄入、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白领群体因久坐、高脂饮食等习惯更易患病。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类。酒精性脂肪肝与长期过量饮酒直接相关,肝脏脂肪堆积超过5%时即可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伴随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表现,初期通常无特异性症状。轻度脂肪肝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肝区回声增强,肝功能检查可能显示转氨酶轻度升高。此阶段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戒酒等措施,多数患者肝脏脂肪沉积可逆。
若脂肪肝持续进展,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此时肝细胞出现炎症坏死,表现为乏力、右上腹隐痛,血液检查可见转氨酶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可发现肝细胞气球样变、马洛里小体等特征性改变。此阶段需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如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保护肝细胞膜,或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抗炎保肝。未及时干预的患者可能进入肝纤维化阶段,表现为肝脏弹性检测值升高,此时仍有逆转可能。

肝硬化是脂肪肝最严重的终末阶段,肝脏结构出现假小叶形成和弥漫性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发症。此阶段治疗重点转为延缓病情进展和防治并发症,如使用呋塞米片联合螺内酯片控制腹水,或普萘洛尔片预防静脉破裂出血。部分终末期患者需考虑肝移植手术。

白领群体预防脂肪肝需重点改善工作习惯,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建议每年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已确诊患者应戒酒、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可适量补充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成分。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肝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