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30-180天,具体时间与病毒载量、感染途径及个体免疫状态有关。

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潜伏期长短存在差异。病毒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后,30-60天内可能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或黄疸。部分感染者病毒复制较慢,潜伏期可延长至90-120天,此时肝功能指标可能轻微异常但无明显不适。少数免疫功能较强的人群,病毒潜伏期可达150-180天,期间仅通过血清学检测才能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潜伏期长短与病毒基因型也有关,B型病毒潜伏期通常短于C型。无论潜伏期长短,病毒均可通过血液检测发现,早期诊断有助于阻断传播。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乙肝两对半,避免共用注射器或剃须刀等物品。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若确诊感染应遵医嘱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以减轻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