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C一般是指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属于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通常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治疗需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奥贝胆酸片等药物延缓疾病进展。
免疫系统攻击肝内小胆管是该病主要特征,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线粒体抗体。常伴随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可能出现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除基础药物治疗外,严重者可考虑肝移植手术。
某些化学物质或感染可能触发免疫反应,吸烟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早期可能仅有碱性磷酸酶升高,随着胆管破坏会出现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病。
进行性胆管破坏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引发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典型症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脂肪泻等。除熊去氧胆酸外,可联合考来烯胺散缓解瘙痒,必要时行内镜治疗胆管狭窄。
长期胆汁淤积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导致夜盲症或凝血异常。晚期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腹水等表现。治疗需控制高脂饮食,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等制剂,终末期需评估肝移植指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应保持低脂均衡饮食,避免饮酒及肝损伤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超声检查,出现皮肤黄染或腹胀加重需及时就诊。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但需避免剧烈活动防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