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内科 肝胆疾病

有乙肝小三阳吃什么好 乙肝小三阳饮食注意事项

发布者:心叶兰 时间:2022-12-7 14:52

乙肝小三阳吃什么好

海鲜类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破坏的组织细胞,比较适合乙肝小三阳患者食用。但选择、烹调要得当否则会食物中毒,蒸煮应在100度加热半小时以上。若对海鲜过敏则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食物小三阳吃一些动物的肝、瘦肉、鱼虾、鸡鸭、蛋类等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饮食比较好。含钾丰富的食物海带、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橙子、葡萄干、香蕉、李子、瓜子等。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金针菜、大枣、芝麻、山楂等。西瓜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之用,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

绿茶小三阳喝绿茶对肝脏有好处,有抗凝、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减轻白细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但饮茶应适时适量,清晨可泡一杯不宜太浓,每天茶水总量不超过1000~1500毫升。在饭前一小时暂停饮用,以免茶水冲淡胃酸,防碍食物吸收。

相关标签: 乙肝 小三阳

相关阅读

  • 吃素脂肪肝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吃素脂肪肝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吃素脂肪肝可能由蛋白质摄入不足、精制碳水化合物过量、不饱和脂肪酸失衡、维生素B12缺乏、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1、蛋白质不足:长期素食者若豆类、坚果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会导致载脂蛋白合成减少,影响肝脏脂肪转 ...
    10-29
  • 乙肝携带者会影响下一代吗
    乙肝携带者会影响下一代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影响下一代,但通过规范干预可显著降低风险。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接触、产后密切接触,阻断措施涵盖孕前评估、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联合免疫。1、母婴传播机制:乙 ...
    10-29
  • 肝炎患者应该少吃含什么的食物
    肝炎患者应该少吃含什么的食物
    肝炎患者应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高蛋白及含酒精的食物。这些成分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影响肝功能恢复。1、高脂肪: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会促进肝脏脂肪堆积,增加脂肪肝风险。肝炎 ...
    10-29
  • 肝硬化早期传染人吗能活多久
    肝硬化早期传染人吗能活多久
    肝硬化早期通常不具传染性,存活时间主要与病因控制及并发症预防有关,影响因素包括病因类型、肝功能代偿程度、治疗依从性、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管理。1、病因类型: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可能通过血 ...
    10-28
  • 肝炎病人怕吃油腻原因是什么
    肝炎病人怕吃油腻原因是什么
    肝炎病人怕吃油腻主要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异常、消化吸收障碍、炎症反应加重以及心理因素有关。1、代谢功能下降: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会导致脂肪代谢能力减弱。油腻食物需要更多 ...
    10-25
  • 怎样才能消除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怎样才能消除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消除脂肪肝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重、戒酒、药物治疗等方式实现。脂肪肝主要与肥胖、酒精摄入、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及时干预可逆转病情。1、控制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是改善脂肪肝的基础。建议采用地 ...
    10-25
  • 脂肪肝能吃红薯吗
    脂肪肝能吃红薯吗
    脂肪肝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红薯。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代谢功能,但需注意食用量、烹饪方式、血糖反应、营养搭配及个体差异等因素。1、食用量控制:红薯虽营养丰富,但过量摄入可能增加热量负担。建议 ...
    10-25
  • 哪几种肝炎具有传染性
    哪几种肝炎具有传染性
    具有传染性的肝炎主要有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中,可通 ...
    10-24
  • 引起肝炎的病毒有哪些
    引起肝炎的病毒有哪些
    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五种。1、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该病毒引起的肝炎 ...
    10-24
  • 哪四类人群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哪四类人群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需要注射乙肝疫苗的四类人群主要有新生儿、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体液的人员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降低感染风险。一、新生儿新生儿是 ...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