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通常需要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察。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常见于30-50岁女性。诊察方式主要有妇科触诊、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宫腔镜检查、病理活检等。

妇科触诊是初步筛查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增大的子宫或肌瘤结节,判断肌瘤位置、大小及数量。触诊发现异常时需结合影像学进一步确认。该方法简便但受肌瘤大小、位置及患者体型影响,对小型肌瘤敏感性较低。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影像学手段。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肌瘤数量、大小、位置及血流信号,区分黏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能动态观察肌瘤变化,但对微小肌瘤或特殊位置肌瘤可能漏诊。
磁共振成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多平面成像并清晰显示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适用于超声难以明确的复杂病例、巨大肌瘤或疑似恶变时。该检查能鉴别肌瘤与腺肌症,但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长,通常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黏膜下肌瘤的形态、大小及基底情况,同时可进行活检或治疗。适用于异常子宫出血伴疑似黏膜下肌瘤者,能明确肌瘤是否突向宫腔,但属于侵入性操作,需在严格消毒条件下进行。
病理活检是确诊子宫肌瘤性质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肌瘤是否恶变。适用于影像学提示不典型特征或绝经后肌瘤增长迅速者,但常规良性肌瘤无须活检。

确诊子宫肌瘤后,无症状的小肌瘤可定期随访观察。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食物,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若出现月经量增多、贫血、压迫症状或肌瘤快速增长,应及时复诊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每年应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监测肌瘤变化,绝经后女性需警惕肌瘤异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