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可通过观察月经异常、触摸腹部包块、留意压迫症状、监测贫血表现、记录排尿异常等方式自检。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感等表现。
月经改变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自检指标。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可能导致经量明显增多,经期超过7天,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部分患者会出现非经期阴道流血或血块排出。长期月经量过多可能引发继发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建议记录月经周期、经量及伴随症状,使用卫生巾数量增加或出现大血块时需警惕。
当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时,平躺屈膝状态下可在下腹部触及质地坚硬、形态规则的包块。巨大浆膜下肌瘤可能导致腹部膨隆,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触及。触摸时包块通常无压痛,位置固定不随体位改变。但需注意与妊娠子宫、卵巢肿瘤等鉴别,避免用力按压造成不适。
前壁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后壁肌瘤压迫直肠可能导致便秘、里急后重感。阔韧带肌瘤可能压迫输尿管引发肾积水。这些压迫症状在体位改变时通常不缓解,且呈渐进性加重,与饮食因素无关时需要引起重视。
长期经量过多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甲床色淡、容易疲劳、活动后心悸等。可观察眼睑结膜是否苍白,指甲是否变薄易裂。血红蛋白低于110克每升时可能出现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贫血程度与月经量正相关,但发展较缓慢容易被忽视。
子宫肌瘤增大可能改变膀胱解剖位置,导致尿线变细、排尿中断、残余尿感等。夜尿次数超过2次、尿急但尿量少、排尿后下腹仍感胀满等情况均需记录。合并尿路感染时可出现排尿灼痛,但单纯肌瘤压迫通常无疼痛感。排尿日记有助于区分泌尿系统疾病与肌瘤压迫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保持均衡饮食,限制红肉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抗氧化物质。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出现严重贫血或压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根据肌瘤大小、位置及症状程度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记录症状变化周期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