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度15毫米属于异常增厚,可能由激素失衡、子宫内膜增生或恶性病变引起,需结合月经周期及临床症状综合评估。主要干预手段包括激素治疗、手术刮宫和生活方式调整。
1. 激素失衡是常见诱因。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刺激内膜过度生长,孕激素不足则无法抑制这种增长。口服避孕药可调节激素比例,常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黄体酮类药物如地屈孕酮能直接补充孕激素,连续使用10-14天可诱导撤退性出血。
2. 病理性增生需要病理诊断。诊断性刮宫获取组织样本,区分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准确率更高,同时能切除息肉样病变。对于无生育需求者,曼月乐环持续释放左炔诺孕酮,可有效控制内膜增生进展。
3. 恶性病变排查不可忽视。绝经后妇女出现异常增厚需优先排除子宫内膜癌,MRI检查可评估肌层浸润深度。早期癌变可选择宫腔镜电切术,中晚期需行子宫全切术配合放化疗。CA125肿瘤标志物检测辅助监测病情变化。
4. 生活方式干预辅助治疗。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控制动物源性雌激素接触。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调节内分泌。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可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
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2毫米即需警惕,持续增厚可能引发不规则出血甚至癌变。建议月经干净后3-5天复查阴道B超,异常出血者应立即进行宫腔镜检查。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应每半年监测内膜厚度,及时干预可降低恶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