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在非发作期通常可以通过专业检查确诊。诊断方法主要有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鼻窦穿刺、过敏原检测、鼻腔分泌物培养五种。

通过柔性内窥镜直接观察鼻腔和鼻窦开口情况,可发现黏膜充血、息肉或解剖结构异常等慢性炎症表现。该检查能直观显示鼻窦引流通道状态,对非急性期黏膜病变的检出率可达70%以上。
CT扫描能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或骨质改变,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影像学特征如窦腔密度增高、黏膜厚度超过3毫米即可提示慢性鼻窦炎存在,准确率超过90%。
在无菌操作下抽取上颌窦分泌物进行细胞学和细菌学分析,可直接获取炎症证据。虽为有创检查,但对真菌性鼻窦炎和特殊病原体感染具有确诊价值,阳性结果可明确慢性炎症存在。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排查过敏因素。约50%慢性鼻窦炎患者存在过敏性鼻炎,明确过敏原可解释非发作期的持续性黏膜水肿和炎症状态。
采集中鼻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阳性结果提示鼻窦持续存在病原微生物定植。常见检出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这对指导抗生素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非发作期仍要保持鼻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适度运动可增强上呼吸道免疫力,饮食上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有助于黏膜修复。空调房内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促进鼻窦引流。若既往有鼻息肉病史或反复急性发作,建议每半年复查鼻内镜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