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通过声音疗法、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耳鸣可能与噪声暴露、耳部疾病、心血管异常、药物副作用、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蝉鸣声、嗡嗡声、搏动性杂音等症状。
使用白噪声发生器或助听器进行声音掩蔽,有助于降低耳鸣感知。环境声疗法通过播放自然音效分散注意力,适用于轻度神经性耳鸣。定制式声治疗设备需在耳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甲钴胺片可改善内耳微循环,适用于突发性耳聋伴耳鸣。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能缓解血管性耳鸣,但需监测凝血功能。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耳鸣有效,可能出现嗜睡副作用。
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减少内淋巴积水风险。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防止血管收缩加重症状。建立规律睡眠习惯,保证23点前入睡有助于自主神经功能恢复。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错误听觉认知减轻痛苦体验,疗程需8-12周。正念减压训练可降低耳鸣相关焦虑水平,每日练习20分钟。团体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应对策略,改善社会功能。
针灸取听宫、翳风等穴位调节少阳经气,每周3次为宜。耳穴贴压选用肾、内耳等反射区,配合王不留行籽刺激。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精亏虚型耳鸣,便溏者慎用。
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耳部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锌元素,适量食用牡蛎、核桃等食物。避免长期佩戴耳机,环境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下。突发搏动性耳鸣或伴随眩晕、听力下降时,应及时进行纯音测听和颞骨CT检查。建立耳鸣日记记录发作规律,有助于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