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慢性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损伤、药物毒性、自身免疫异常、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
慢性肝炎患者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豆腐等,有助于肝细胞修复。限制高脂高糖食物,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每日适量补充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胡萝卜、猕猴桃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烧烤。出现肝性脑病倾向时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肝脏负担。午间可适当休息30分钟。建立固定作息时间表,避免生物钟紊乱影响肝功能。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合并腹水患者建议采用半卧位休息。
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肝区不适,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肝功能异常明显时应暂停运动。
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脏超声等指标。服用抗病毒药物者需监测耐药性。肝硬化患者需增加胃镜、甲胎蛋白检查频次。保留历次检查报告便于对比病情变化。出现乏力加重、黄疸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参加肝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通过正念冥想减轻心理压力。家属应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疾病预后。严重抑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培养书法、园艺等静态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慢性肝炎患者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餐具毛巾定期消毒。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避免生食海鲜。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定期监测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