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可通过及时医疗干预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治疗方式主要有紧急剖宫产、输血支持治疗、子宫收缩剂使用、胎儿监护及产后并发症预防。胎盘早剥通常由妊娠期高血压、腹部外伤、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及吸烟等因素引起。

妊娠34周后发生重度胎盘早剥需立即终止妊娠,通过剖宫产迅速娩出胎儿可降低母婴死亡率。手术需在具备新生儿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术中同步处理子宫胎盘卒中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中重度胎盘早剥常伴随失血性休克,需及时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补充血容量。对于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还需补充冷沉淀或血小板纠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产后应用缩宫素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风险。存在高血压患者需慎用甲基麦角新碱等强效宫缩剂,避免诱发脑血管意外。

轻度胎盘早剥且胎儿存活时可采取保守治疗,通过胎心监护、超声多普勒血流监测评估胎儿状况。出现胎心减速或脐动脉血流异常需立即终止妊娠。
重点监测产后出血、肾功能衰竭及席汉综合征,对于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者需排查子宫胎盘卒中。必要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控制出血。

胎盘早剥患者恢复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剂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每日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再次妊娠前应系统评估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等基础疾病,孕早期起加强产检频率,建议选择三级医院进行高危妊娠管理。产后42天复查需重点关注子宫复旧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