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20次后仍有可能生育,但成功概率显著降低且妊娠风险极高。多次流产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宫颈机能不全等问题,增加不孕或再次流产的概率。

流产次数与生育能力下降呈正相关。1-2次人工流产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子宫内膜通常可在3-6个月经周期内自然修复。超过3次流产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上升,可能阻碍受精卵着床。10次以上流产会显著破坏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20次流产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可能引发慢性子宫内膜炎,同时宫颈管松弛会增加中期妊娠流产风险。这类患者妊娠后需全程严格监测,约半数可能出现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极少数女性因个体差异,在多次流产后仍能维持较好的子宫环境。这类情况多见于年轻、卵巢储备功能良好者,且每次流产术后均进行规范抗感染治疗和子宫内膜修复。但即使成功受孕,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仍高于普通孕妇3-5倍。有研究显示,流产超过15次的女性中,仅不足两成能最终获得活产儿。

建议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孕前进行系统评估,包括宫腔镜检查、内分泌检测和血栓倾向筛查。妊娠后需加强产检频率,必要时进行宫颈环扎术。日常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E,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若尝试自然受孕1年未果,应考虑辅助生殖技术,但需充分告知胚胎着床率可能低于30%。所有治疗均须在生殖医学专家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