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囊肿与卵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成机制、生理功能、形态特征、持续时间及临床意义上。

卵泡是卵巢中包裹卵子的囊状结构,随月经周期发育成熟后破裂排卵。黄体囊肿则是在排卵后由破裂的卵泡壁细胞黄素化形成,属于排卵后的生理性结构。两者形成时间不同,卵泡存在于排卵前,黄体囊肿出现于排卵后。
卵泡的核心功能是培育并释放成熟卵子,同时分泌雌激素。黄体囊肿主要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用于维持子宫内膜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未受孕,黄体囊肿会逐渐退化。
成熟卵泡直径通常为18-25毫米,呈圆形薄壁囊状,超声显示为无回声区。黄体囊肿直径多为2-3厘米,囊壁较厚且不规则,内部可能含有出血成分,超声下可见混合回声或网状结构。

卵泡从初级卵泡发育至成熟约需14天,排卵后即消失。黄体囊肿在未受孕情况下可持续存在10-14天,妊娠后可维持至孕早期结束。部分黄体囊肿可能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转为病理性囊肿。
卵泡异常可能导致排卵障碍或不孕。黄体囊肿通常为生理现象,但过大可能引发扭转或破裂出血,需与卵巢肿瘤鉴别。病理性黄体囊肿需通过超声随访或激素检测评估,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

建议育龄期女性定期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监测卵泡发育及黄体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黄体囊肿破裂或卵巢病变。日常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撞击,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卵巢功能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