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畸形可通过遗传咨询、超声检查、羊水穿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胎儿畸形通常由染色体异常、感染、药物影响、辐射暴露、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遗传咨询有助于评估胎儿畸形的风险。夫妻双方有家族遗传病史或既往生育过畸形胎儿时,建议在孕前或孕期进行遗传咨询。医生会通过询问家族史、既往生育史等情况,评估胎儿畸形的风险概率。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
超声检查是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手段。孕期通过系统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孕11-13周可进行NT检查筛查染色体异常,孕20-24周进行大排畸超声检查可发现多数结构畸形。发现异常时可能需要重复进行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羊水穿刺可用于诊断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胎儿畸形。孕16-22周时通过抽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确诊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羊水穿刺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流产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部分胎儿畸形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如胎儿心律失常可使用地高辛注射液,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部分胎儿结构畸形可进行宫内手术治疗。如胎儿先天性膈疝可进行胎儿镜下气管球囊阻塞术,胎儿脊髓脊膜膨出可进行宫内修补术。胎儿手术风险较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和操作。

发现胎儿畸形后,孕妇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定期产检,根据畸形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注意均衡营养,补充叶酸、铁剂等营养素。避免接触辐射、有毒化学物质等致畸因素。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如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