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肥胖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心理调适、母乳喂养及专业医疗干预等方式改善。产后肥胖可能与激素变化、代谢减缓、饮食过量、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腹脂肪堆积、体重超标、体脂率升高等症状。

产后饮食需注重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建议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搭配全谷物和蔬菜水果。少量多餐有助于控制热量,避免暴饮暴食。哺乳期女性需保证充足水分和钙质,但无须额外增加食量。
顺产产妇可在产后6周开始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剖宫产需延迟至8周后。凯格尔运动能帮助盆底肌恢复,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影响哺乳或伤口愈合。
产后抑郁和焦虑可能引发情绪性进食。建立规律作息,寻求家人支持分担育儿压力。正念冥想有助于缓解压力,避免因体重焦虑影响亲子关系。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建议寻求心理咨询。

母乳喂养每日可额外消耗500千卡热量,促进子宫收缩和脂肪代谢。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哺乳期间无须刻意节食。需注意哺乳期饮食营养密度,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
产后6个月体重未恢复者可就医评估,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奥利司他胶囊控制脂肪吸收,或进行腹直肌分离修复手术。禁用减肥药物如西布曲明胶囊,哺乳期女性任何药物使用均需专业指导。

产后体重管理需设定合理目标,通常6-12个月逐渐恢复孕前体重。避免快速减肥影响母乳质量,每周减重不超过0.5公斤。定期监测体脂率比单纯关注体重更有意义。保持长期健康生活方式比短期节食更重要,产后恢复期间应优先保证母婴健康。若合并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压,需定期复查血糖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