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禁止接触烟酒、生冷食物、剧烈运动、辐射环境及滥用药物。孕期需特别注意避免可能危害胎儿健康的行为和环境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均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吸烟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或低出生体重,酒精摄入可能引发胎儿酒精综合征,表现为面部畸形或智力障碍。孕妇应远离吸烟环境,家庭成员也需避免室内吸烟。
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生鱼片、半熟肉类可能携带李斯特菌或弓形虫,感染后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神经系统损伤。寿司、溏心蛋、软质奶酪等食物需彻底加热后食用,处理生鲜食材后需充分洗手。
蹦极、滑雪、潜水等高风险运动可能造成腹部撞击或缺氧,孕晚期仰卧起坐等腹部加压运动可能诱发宫缩。建议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单次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心率控制在140次/分以下。

X光检查、CT扫描等医疗辐射在妊娠前三个月需严格避免,日常需减少微波炉、电磁炉高频使用。必要医疗检查前需明确告知妊娠状态,职业接触电离辐射者应调离岗位。
异维A酸胶囊等维甲酸类药物、四环素类抗生素、含利巴韦林的抗病毒药物可能致畸。感冒时避免自行服用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含金刚烷胺成分药物,皮肤瘙痒慎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所有用药需经产科医生评估。

孕期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左侧卧位可改善胎盘供血。饮食注意补充叶酸片、钙剂和铁剂,每周摄入2-3次深海鱼类补充DHA。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妊娠20周后需监测胎动情况,出现阴道流血、持续性腹痛或胎动异常应立即就医。保持心情愉悦,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家人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