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男科 男性不育

男性出现不育与从事职业有关吗

发布者:非洲不下雪 时间:2013-6-24 23:54

男性不育与从事职业有关吗?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职业的人容易患上男性不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男性不育与从事职业到底有哪些关系!

为了调查男性的职业是否影响其生育情况,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640名其配偶无法怀孕或正在接受不育治疗的男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事教师职业的男性比普通男性不育的几率高出7倍,从事金融分析的男性不育几率是普通男性的5倍,从事工程技术与公司和电脑管理的男性不育几率是普通男性的3倍。而从事服务或文员工作的男性患不育的几率最低。另外这项调查还发现,经常抽烟的男性不育的几率是从不吸烟男性的3倍。

尽管研究人员还不能准确地解释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但是他们指出,心理紧张、较高的工作要求和可能的电磁场工作环境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可以了解到男性不育与从事职业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都不绝对,都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进行舒缓由职业所产生男性不育的致病因素,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以及周边的环境!

相关标签: 致病因素 男性不育

相关阅读

  • 传染性软疣的中医疗法
    传染性软疣的中医疗法
    传染性软疣可通过中药外敷、针灸调理、膳食疗法、推拿辅助及艾灸祛邪五种中医疗法改善。1、中药外敷:传染性软疣多因湿热毒邪蕴结肌肤所致,中药外敷可直达病灶。马齿苋捣烂敷患处可清热解毒,鸦胆子油涂抹能腐蚀疣 ...
    10-26
  • 轻度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需要做手术吗
    轻度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需要做手术吗
    轻度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生活方式调整、物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1、观察随访: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较轻且无症状时,医生多建议定期复查。通过超声检查监测静脉直径变 ...
    10-26
  • 小孩多汗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小孩多汗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小孩多汗症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或针对性医疗干预改善。1、生理性因素: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汗腺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剧烈运动、情绪 ...
    10-26
  • 中医认为畸形精子症是怎么得的
    中医认为畸形精子症是怎么得的
    中医认为畸形精子症与肾精亏虚、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湿困、先天不足等因素相关,需辨证施治。1、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肾精,导致精子发育异常。治疗以填补肾精为主,常用五子衍宗丸加减,含枸 ...
    10-25
  • 久咳不愈一味中药
    久咳不愈一味中药
    久咳不愈可尝试中药调理,常见有效单味药材包括罗汉果、川贝母、枇杷叶、紫苏子、百部。1、罗汉果:罗汉果性凉味甘,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功效。适用于肺热燥咳或阴虚久咳,能缓解咽喉干痒、痰少黏稠症状。可将罗汉 ...
    10-24
  • 弱精少精不液化可以治疗吗
    弱精少精不液化可以治疗吗
    弱精少精不液化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主要治疗方法有抗氧化治疗、激素调节、精索静脉曲张修复、抗感染治疗、辅助生殖技术。1、抗氧化治疗:精子质量下降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常用药 ...
    10-23
  • 固精补肾丸是不是中药
    固精补肾丸是不是中药
    固精补肾丸是中药制剂,由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传统中药材配伍而成,具有温补脾肾、固精止遗的功效。1、成分分析:固精补肾丸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等20余味中药材。熟地黄滋阴补 ...
    10-23
  • 精索静脉曲张的最快消除方法
    精索静脉曲张的最快消除方法
    精索静脉曲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其中手术是消除症状最有效的方法。1、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站久坐、减少腹压增高的动作如举重物可缓解静脉淤血。阴囊托高护理 ...
    10-22
  • 非梗阻性无精症显微取精
    非梗阻性无精症显微取精
    非梗阻性无精症显微取精是治疗男性不育的有效手段,适用于睾丸生精功能异常但存在局部生精灶的患者。手术成功率受睾丸体积、激素水平、遗传因素、手术技术及术后护理影响。1、睾丸体积:睾丸体积是评估生精潜力的重 ...
    10-22
  • 熬夜抽烟喝酒会不会少精弱精
    熬夜抽烟喝酒会不会少精弱精
    熬夜、抽烟、饮酒均可能导致少精症与弱精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睾丸生精功能受损、激素水平紊乱、氧化应激反应加剧、精子DNA碎片率升高及附睾功能异常。1、睾丸生精受损:长期熬夜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下丘脑-垂体- ...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