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男科 男性不育

容易引发内分泌性不育的疾病

发布者:同一颗星星 时间:2013-6-24 01:42

内分泌性不育症是男性不育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大脑内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这一闭合性负反馈调节机制发生障碍所致,常见以下几种疾病。

1、下丘脑-垂体疾病

下丘脑-垂体病变是导致内分泌性不育症的一个主要病因,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的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损害,如肿瘤、局部炎症、创伤、放射性损伤等,以及各类系统性疾病和药物等,均可影响机体下丘脑-垂体功能,其中垂体功能亢进或异常均可诱发男性不育,前者会导致患者性欲亢进甚至激发性欲减退、阳痿而诱发不育,后者可导致患者性欲减退、睾丸萎缩甚至性生活困难等。

2、睾丸病变

睾丸病变主要包括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2类,其中先天性疾病常见如克兰费尔特综合症、XYY综合症、XX男性综合症等,抑制精子的生成,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不育;而后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炎症、创伤、放射性损伤等因素引发的睾丸功能异常性疾病。

3、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内分泌性不育症的一种常见诱因,据统计,患有糖尿病7年甚至更久的男性患者,有50%可致男性不育。

相关标签: 致病因素 男性不育

相关阅读

  • 传染性软疣的中医疗法
    传染性软疣的中医疗法
    传染性软疣可通过中药外敷、针灸调理、膳食疗法、推拿辅助及艾灸祛邪五种中医疗法改善。1、中药外敷:传染性软疣多因湿热毒邪蕴结肌肤所致,中药外敷可直达病灶。马齿苋捣烂敷患处可清热解毒,鸦胆子油涂抹能腐蚀疣 ...
    10-26
  • 轻度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需要做手术吗
    轻度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需要做手术吗
    轻度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生活方式调整、物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1、观察随访: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较轻且无症状时,医生多建议定期复查。通过超声检查监测静脉直径变 ...
    10-26
  • 小孩多汗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小孩多汗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小孩多汗症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或针对性医疗干预改善。1、生理性因素: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汗腺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剧烈运动、情绪 ...
    10-26
  • 中医认为畸形精子症是怎么得的
    中医认为畸形精子症是怎么得的
    中医认为畸形精子症与肾精亏虚、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湿困、先天不足等因素相关,需辨证施治。1、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肾精,导致精子发育异常。治疗以填补肾精为主,常用五子衍宗丸加减,含枸 ...
    10-25
  • 久咳不愈一味中药
    久咳不愈一味中药
    久咳不愈可尝试中药调理,常见有效单味药材包括罗汉果、川贝母、枇杷叶、紫苏子、百部。1、罗汉果:罗汉果性凉味甘,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功效。适用于肺热燥咳或阴虚久咳,能缓解咽喉干痒、痰少黏稠症状。可将罗汉 ...
    10-24
  • 弱精少精不液化可以治疗吗
    弱精少精不液化可以治疗吗
    弱精少精不液化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主要治疗方法有抗氧化治疗、激素调节、精索静脉曲张修复、抗感染治疗、辅助生殖技术。1、抗氧化治疗:精子质量下降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常用药 ...
    10-23
  • 固精补肾丸是不是中药
    固精补肾丸是不是中药
    固精补肾丸是中药制剂,由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传统中药材配伍而成,具有温补脾肾、固精止遗的功效。1、成分分析:固精补肾丸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等20余味中药材。熟地黄滋阴补 ...
    10-23
  • 精索静脉曲张的最快消除方法
    精索静脉曲张的最快消除方法
    精索静脉曲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其中手术是消除症状最有效的方法。1、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站久坐、减少腹压增高的动作如举重物可缓解静脉淤血。阴囊托高护理 ...
    10-22
  • 非梗阻性无精症显微取精
    非梗阻性无精症显微取精
    非梗阻性无精症显微取精是治疗男性不育的有效手段,适用于睾丸生精功能异常但存在局部生精灶的患者。手术成功率受睾丸体积、激素水平、遗传因素、手术技术及术后护理影响。1、睾丸体积:睾丸体积是评估生精潜力的重 ...
    10-22
  • 熬夜抽烟喝酒会不会少精弱精
    熬夜抽烟喝酒会不会少精弱精
    熬夜、抽烟、饮酒均可能导致少精症与弱精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睾丸生精功能受损、激素水平紊乱、氧化应激反应加剧、精子DNA碎片率升高及附睾功能异常。1、睾丸生精受损:长期熬夜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下丘脑-垂体- ...
    10-22